![学习小提琴和听觉训练的关系 学习小提琴和听觉训练的关系]()
小提琴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迷人优雅的声音以及演奏技巧,甚至可以能像人声那样自如表达内心深处情感的一件乐器。其声音模仿人声的能力不可有疑,它善于表达深刻的情感内涵,具有极为丰富的音色效果和细腻的音色变化因此,音色是小提琴演奏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情感表现手段。音乐是用声音塑造形象,通过人们听觉的感知,产生想象,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使人获得美的享受。
一、音乐听觉训练的重要性
优秀的演奏家以及指挥家都具有敏锐的听觉能力,他们在有意或无意聆听的状态下,其神经听觉器官和分析器官都保持着高度的职业敏感性。长期的训练能使演奏家的听觉变得敏感,且有着高度审美力和鉴赏力的敏锐的耳朵。小提琴曲子中充满人性生命韵律的节奏,微妙细腻的“意境”不是仅仅靠演奏时盲甘的本能冲动就能胜任的,而是在审美听觉的控制下才能做到。演奏家必须具备明锐的听觉能力因为演奏时,必须用听觉去判断演奏是否达到满意的艺术效果(发音的准确性、发音的科学化、力度的层次、节奏的脉搏、乐句的均匀、旋律的流畅、风格的准确、形象的完整等)。
二、音乐听觉训练的特点
许多学生演奏时会混乱不清,除手指基本功的原因外,多数是听觉的原因造成的。对自己演奏作品时的音响,只有一种模糊的印象,而不知该如何听。所以听觉训练变得如此重要。那如何训练听觉能力呢? 听觉的训练必须是在敏捷的思维下,按音乐进行的规律,将无意识、混乱的听觉调整为清晰、有目的的听觉。提琴学习中音乐这种训练能够促使学生从特定意义出发进行学习,充分调动自己的听觉器官,培养自己的听觉能力。当然听觉训练不仅仅的只是单纯的音的高低听辨,也不是单单用耳朵去听。耳朵只是身体的器官,“听”是心理的声音,一种听觉机能。
比如,在教学上,如果学生不能专心地倾听自己演奏的声音,可以试着让他们侧耳、闭目、把头贴在琴上,这样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听力上了。效果就会特别显著。所以“听”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细听则是一种心理功能。音乐听觉训练就包含了这种心理功能训练,是学生集中于大脑的听觉训练。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向学生发出信号,让学生注意听,并告诉他们所要听的内容和如何去听,引导学生掌握音乐中的各种因素,让学生时刻保持听觉的警觉性,在清晰的思维控制下,有目的地进行练习或演奏。
三、音乐听觉训练的要素
旋律是核心。
音高和节奏是旋律的两个重要的要素。音的长短、级进和跳进等旋律进行规律,音高与节奏的不同组合,以一个整体而作用于人的听觉。所以小提琴演奏者在演奏旋律时,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听觉的控制下进行。
(1)注意听完整的旋律线条。首先必须准确地划分旋律的句读,演奏时要细心地听旋律的每一个音,听各旋律音之间的衔接,使其语气表达完整。
(2)注意听流畅的旋律线条。在听到完整旋律线条的基础上,演奏时要时刻注意倾听旋律线条的流畅性。特别是当旋律中某种特点的技巧出现时,不要因技巧的难度而影响旋律进行的流畅。
(3)注意听旋律的表情。在演奏时,首先要把握住旋律的风格,领会旋律的语气韵味,在此基础上,演奏旋律时的力度变化、音色变化、轻重缓急、起伏跌宕,都必须用听觉仔细检验。
2.音准听觉
除了旋律外,演奏家还要注意音准听觉的训练,音准是弦乐器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小提琴最难掌握的技术。良好的音准主要是建立在由耳朵指导的触指感觉上。就是要求演奏者在脑子里首先要有一种固定的音高概念,也就是预先听觉。具有这种预先听觉的演奏者绝大多数是需要通过后天的训练而形成。同时,演奏者天生的音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很难指望一个五音不全、毫无音高概念的人会有音乐上的发展。当我们的耳朵具备了控制音准的能力,然后通过各种练习,将视觉、听觉、触觉加以结合,并通过长期严格的磨炼,最终达到把握音准。可以说养成这种随时听辨音准的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需的。具备了这种对音准的敏锐性,将会大大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准。
在训练音准时,可注意以下几点:
(1)手的框架。左手的框架是手指的基本位置,也就是在任何琴弦、任何把位的l、4指的八度音程。在这个八度框架之内,2指和3指各有两个位置,在手指所到的任何把位,无论是哪个位置,都应当将框架的感觉记住。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八度框架的位置形状保持到第六七把位后,在更高把位时,由于弦短了,音准的距离位置也逐渐变得密集了,手的框架才有所改变。此时,也就是在第八把位时,手框架的距离是第一把位时的一半。
(2)左手的换把。左手的换把是小提琴技术的重要环节。听觉在换把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培养自己听的习惯。当演奏中出现任何不需要的音准效果时,要不断训练自己的肌肉有调解的功能,而具备这种功能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听的辨别能力。在换把前认真地听,以及在换把的过程中,听着声音逐步达到新的音高,耳朵就能非常有效地增加和维持触觉所提供的距离感。
(3)音阶的训练。作为小提琴学习最重要的基本功——音阶练习,是每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这对培养我们对音响的感知和音准的敏感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练习音阶时一定要慢练,注意听每一个音的音准,要对不准的音符提前进行必要的调整。对指板的熟悉,对音与音之间距离的准确测定,都需要通过音阶练习来达到要求。
3.音色的训练
音色训练首先是从空弦练习开始的。但是,仅仅利用空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各个把位上的每个音分别进行音色练习。因此,在空弦练习之后,应该利用音阶进行各种音色的训练。此外,还可以进行渐强减弱的训练,如音阶的上行用渐强的方式练习,下行则用减弱的方式练习。除了音阶之外,音色的训练还应和练习曲的训练结合起来。练习曲中的音色训练比音阶中的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音阶当中的各音是以有规律的级进或跳进形式出现的,练习曲中的各音则是以无规律的复杂的跳进方式呈现.因此,练习曲中音色控制的难度大大增加。甚至在某砦难度较大的练习曲。
4.发音听觉学生在学习小提琴演奏时还必须训练发音听觉。
发音是一个综合了各种动作、技巧、技术、基本功、听觉审美观、艺术情趣为一体的极复杂的问题。因此用听觉来检验发音的好坏。质量的高低,是最客观的方法。要听发音、听力度、听音质、听振动、听音色、听音乐的感觉。发音的技巧是整个小提琴演奏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纯净的发音是情感最有效的阐释者。然而发音与小提琴的其他技巧一样,只不过是一种表现手段,任何一种技巧只有和音乐表现结合在一起,才能表达音乐的真正含义,才能与听众产生共鸣,才能有最精彩、最出色的演奏。因此学生在练习时,不能对音质的好坏无动于衷,应该清楚地知道或听到其变化,在听觉的控制下,将最好的发音表现出来。美妙的音乐会使人感动。只有在敏锐耳朵的监督下才能演奏出美妙之音。学生要有意识地进行音乐听觉训练,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的音乐听觉。人的素质环境、教育只是音乐听觉形成的前提和条件,而积极主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才是形成良好音乐听觉的关键所在。
资料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s4Z5kPFuVw7vFtfIFw6A3A?fbclid=IwAR1eyb5BzAponIpzABNkR1hWB2um28X5PxqrmzWFLvMXF9GsKFbZBOB7K-g